首页 > 通讯 > > 正文

我国首个海上智能油田在哪 我国首个海上智能油田有哪些亮点

2021-10-19 16:42:23    来源:人民邮电报

深秋的渤海,海风卷起海水,碰撞出迷人的浪花。这片富饶的海域中,一场热烈的数字化变革如海浪一般奔涌激荡,同样引人入胜。

海天交界处,高耸的石油生产平台蔚为壮观。与传统海上油田不同,这座平台是我国首个海上智能油田——中国海油秦皇岛32-6智能油田。

中海油天津分公司副总经理陈宝洁告诉记者:“信息技术与油气生产核心业务的深度融合,使秦皇岛32-6这座20年的老油田具备了全面感知、整体协同、科学决策、自主优化等显著的智能特征,将带来30%的生产效率提升,提升产量的同时降低操作维护成本5%~10%,减少用工20%。”

10月15日,秦皇岛32-6智能油田项目建成投用,该项目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5G、北斗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为传统油田赋能,这座现代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新型油田,是渤海湾亮眼的“数字明星”。油藏、注采和设备设施的智能化管理以及远程操控管理,实现了海上油田无人化少人化、油藏研究可视化、生产运营协同化、战略决策科学化,进而推动生产方式转变和管理流程优化,构建“智能、安全、高效”的新型海上油气开采运行模式。

在参观平台途中,记者佩戴的智能手环突然发出震动报警。正当记者满头雾水之时,油田工作人员道出了其中的玄机:通过智能油田管理系统,在平台的高风险作业区域划定“数字围栏”,人员一旦进入,手环会自动发出报警,提示人员远离该区域。智能手环只是智能安全管理系统的一部分,应用UWB定位、人工智能识别、角位移感知、三维数字引擎等技术,智能安全管理系统可实现海上平台人员精准定位、视频智能报警、风险分级管控、应急状态联动。智能摄像头可以对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进行自动识别和自动报警,如在工作区未正确佩戴安全帽、发生烟雾或火灾。海上平台的一线员工发生意外跌落时,其佩戴的重力感应设备能第一时间向管理系统发出警报,引导救援工作开展。

秦皇岛32-6CEPJ平台仅有两个足球场大小,但这里共集成了400余个智能摄像头、26000多个数据自动采集点,24小时实时获取生产数据,每秒钟采集数据信息高达10万余条,每年产生的数据量可达6TB。这些实时的生产数据汇聚到数据湖,使预警诊断、主动优化和辅助决策等智能化管理成为可能。记者在陆上智能油田生产操控中心看到,平台各项数据信息实时汇总到这里,依托AI、边缘云计算等技术,智能油田管理系统可对平台设备状态进行实时监测、自主分析,设备数据出现异常时可给出相应的处理方案,提示海上平台一线员工进行检修或更换部件。

网络铺就的“信息高速”,为各项智慧应用的落地提供了坚实的通信基础。依托岸电项目敷设的光纤,海上生产平台的通信能力由过去的40MB提升至10GB。万兆光纤接入,全覆盖的无线WiFi,高带宽、低时延的5G﹢工业互联网,5G﹢北斗示范工程,为海上油田增添了智慧亮色。(张鸣)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TikTok为LG智能电视推出应用程序 针对纵向移动观看进行优化
下一篇:最后一页

热点话题

热点推荐

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