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特斯拉汽车在中国或其他地方从事间谍活动的话,我们就寸步难行。所以对特斯拉来说,我们有很强的的保密意愿,否则我们就会被关停。」不会通过摄像头从事间谍活动这句看似惊悚的言论,出自特斯拉 CEO 埃隆马斯克之口。
联系到近日关于特斯拉的另一则新闻,就更加值得玩味。马斯克在推特上亲口承认了特斯拉在车内使用摄像头监视用户,从而在网络上引起一阵争议。随后特斯拉中国发表声明称,在中国地区并未开启车内摄像头权限。
一颗小小的摄像头,怎么成为了舆论焦点?实际上,这个不起眼的地方,往往能成为技术发展当中的关键。
车内摄像头是标配?
车内摄像头,在汽车行业被用的越来越普遍。
极客公园很早就关注到特斯拉 Model 3 倒车镜上方的摄像头,当时特斯拉没有在产品使用手册里说明这枚摄像头的用处,随后马斯克透露,这枚摄像头会与特斯拉的 robotaxi 计划联系在一起,但当时并未启用。
在 2019 年的时候,特斯拉申请了一项名为「基于车内成员身体部位空间位置的个性化系统和方法」的专利,可简单解释为基于摄像头识别用户,为用户提供稳定、持续、增强的乘车舒适性以及娱乐的个性化体验。许多人就把这项专利与特斯拉的 Robotaxi 计划放在一起,也许是特斯拉面向未来的又一个大计划。
Robotaxi 还没开始,特斯拉在 2020 年底率先上线了另一个与自动驾驶有关的大事件:推出全自动驾驶测试版(FSD beta)。
因为还属于测试版本,特斯拉一再强调这个版本并不能当做全自动驾驶来使用,也就是说司机还需要一直观察路况,准备随时接管车辆。可是有些人并未注意这些事项,于是马斯克在推特上称,将收回没有对路况足够关注的车主的试用权限。
特斯拉 FSD Beta 测试版 | Teslarati
很明显,特斯拉之所以能够知道车主是否对路况关注,核心原因就在于车内的摄像头。在用户询问这个问题时,马斯克直接承认特斯拉确实在用摄像头监测车主。
尽管引起了不小的争议,特斯拉也回应称在中国并未开启摄像头权限,但业内人士并未对此感到惊讶。诸如造车新势力和许多新款带有辅助驾驶功能的汽车,都在车内搭载了驾驶员监测的摄像头。汽车自媒体人陈震在微博表示,几乎所有具备疲劳提醒功能的车,都会使用摄像头观察驾驶员的视线。
随着汽车功能越来越多,车内硬件设施也会发生变化。在自动驾驶功能出现后,对驾驶员进行检测也成为了智能汽车功能的一部分。
这套系统被称作 DMS(Driver Monitor System,驾驶员监测系统),在越来越多的新车型上都会搭载,如沃尔沃从 2020 年开始发售的所有车型、通用汽车旗下凯迪拉克等车型、福特野马最新纯电动汽车 Mach-E、奇瑞星途、蔚来 ES8、小鹏 P7 等等。
沃尔沃车辆 DMS 摄像头在驾驶员左上方 | 沃尔沃
搭载 DMS 系统的车型可以持续对驾驶员进行监测,发现驾驶员拥有分神或疲劳等行为时可实时提醒,因而大幅降低驾驶员因分心和困倦而造成的事故风险。搭载 L2、L3 辅助驾驶功能的车型中,DMS 作为安全提醒的系统,与自动驾驶这项技术结合越来越紧密。
隐私问题怎么解决?
尽管这套系统与自动驾驶保持着极其紧密的联系,也与安全息息相关,但从用户的角度来看,它仍有一些令人感觉不妥之处。
在马斯克正式回应特斯拉不会进行间谍活动之前,有不少人在社交媒体上表示:「特斯拉既然可以偷偷监视用户,它监测到用户面部等隐私之后再传回美国怎么办?」之类的问题。
事实上,这也是在用户越来越关注隐私问题时,必然会产生的矛盾。
就好像许多人都会将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屏幕上方的摄像头遮挡住一样,人们在家里活动的时候会刻意回避可能会监视自己的设备。那么在如今越来越强调汽车作为一个移动的智能空间的过程中,使用摄像头监测用户是否为一条正确的技术路线?
首先需要注意的是,在目前几乎全球的所有国家里,对于 DMS 并没有明确的法规称其是否为智能汽车必备的功能,更没有细则称对其中人脸等隐私信息进行管理。
不过随着越来越多量产车型搭载 DMS 系统作为自动驾驶技术的辅助,法规方面逐渐开始重视起来。根据欧洲 NCAP(Euro NCAP,欧盟新车安全评鉴协会)的标准与欧盟委员会规定,从 2022 年,欧洲开始强制使用 DMS 技术;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NTSB)称,建议在半自动驾驶汽车(semi-autonomous cars)中使用 DMS 系统。
恩智浦为自动驾驶研发的 DMS 系统 | NXP
「欧洲对于车辆驾驶安全的重视程度的确非常高,把 DMS 作为行业标准证明了对这个技术的认可。另外,从 GDPR 也能看出来,欧洲在个人数据隐私方面对企业管控十分严格。」一位智能座舱行业研究人士在接受极客公园采访时表示。GDPR 即欧盟在 2018 年出台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在法律层面上对数据隐私进行了很好的保护。
另外,有业内人士向极客公园分析,作为 DMS 系统里的一部分,摄像头现在承担的任务比较简单,背后也不会涉及到很多隐私问题。「如果你有打哈欠、闭眼等动作,摄像头会实时提醒。这种提醒是系统在本地就可以处理的任务,不需要上传到云端再分析。」上述人士说到。
这也就意味着,DMS 系统在当下有条件让数据不上传到云端服务器。而在功能上,即便与笔记本电脑一样手动把车内摄像头遮挡住,实质性的影响也有限。
但这不是最终的解决方法。正如上文提到的,DMS 很可能会成为乘用车体系里的强制行业标准,并且功能也在不断迭代。在罗兰贝格发布的《智能座舱发展趋势白皮书》中提到,智能座舱会经历四个阶段,其中阶段二「智能助理」,会搭配生物识别技术应用,催生驾驶员监控系统迭代,增强车辆感知能力;命名为「人机共驾」的阶段三则基于车内感知系统,座舱可监测驾驶员健康状况与行为并给予提醒。从被动识别到主动提醒,正是技术在驾驶安全方面的进步。
「之所以会把家里的摄像头遮住,是因为它们功能过于单一,只要使用的时候打开摄像头就好。但汽车内部的智能化还在继续迭代,未来 DMS 很可能成为多模态交互中重要的一部分。」业内人士向极客公园表示,「如果对比手机来看,人们并不会将手机的前置摄像头挡住。解锁、支付、拍照…… 功能丰富到人们离不开它。」
即便未来涉及到云端对数据的分析处理,如果强调在数据的储存和传输中进行正规化的处理,可以有效避免隐私的问题。更何况,摄像头并不是 DMS 系统唯一支持的硬件。
还是类比智能手机,其相机模组中的 ToF(Time of Flight)正在成为主流传感器。ToF 的原理是采用红外光源发射高频光脉冲到物体上,然后接收从物体反射回去的光脉冲,通过探测光脉冲的飞行(往返)时间来计算被测物体离相机的距离。
在智能手机上,它可以成为照片背景虚化的利器,而在汽车上,由于不受环境光影响、对眼部、面部和头部运动的识别准确度高等特性,ToF 也许是 DMS 系统未来的首选传感器。全球范围内有不少基于 ToF 来做基础识别的 DMS 系统研发厂商,业界普遍认为它有替代摄像头,变成 DMS 系统标配的可能。而它目前唯一的问题是,成本比摄像头高出 50%。
时代在持续发展,技术能带给人类社会的红利增长已经开始放缓,与此同时,在其背后隐藏的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比起「间谍论」,哪种技术会成为未来方向、技术发展过程中怎样保证人们的自身利益等问题,也许是伴随技术成长时,需要时刻关注的问题。
技术是把双刃剑,这句话放在哪里都没错。在清楚技术会带来哪些风险的同时,要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如何避免它。为人类提供便利服务,才是它的目的所在。